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也正在这个时候,鲁哀公派来的三位公族大夫,公子华、公子宾、公子林已然到达卫国。三人代表鲁国国君鲁哀公,向孔子表达了鲁国的热情,盼望着孔子早日回鲁国,为鲁国人民造福。
孔子早就无意留在卫国了,见鲁国国君派了三位公族大夫这样的豪华阵营来邀请自己回国,再加上冉求和端木赐早已派人前来接洽,认为是时候回鲁国了。
就这样,公元前484年,孔子告别卫国国君卫出公,返回鲁国。
卫出公当时那个失落啊,据说哭得眼泪花拉花拉的,执政上卿孔圉也无比失落。
直到孔子要离开卫国了,卫国的最高层大人物们,才真正反思起卫国对孔子的态度来。
是的,态度是好的,但却没能真正发挥孔子的作用,没能将这位治国理政一流的孔圣人,真正用于卫国的富国强兵上!
孔子这样的特大人才,终于在卫国人的浪费中流失了。仲由和高柴见老师回鲁国,也向卫出公和孔圉请辞,决定追随老师回鲁国。
这下孔圉真的急了,他甚至用哀求的口气,不断向孔子解释着卫国是如何如何急需仲由、高柴这样的人才,请孔老夫子看在这些年卫国对孔子相当礼遇的份上,让这两位孔门弟子继续留在卫国。
孔子叹了口气,对孔圉道:“古人云,禽鸟可择木而栖,而树木却不能择鸟。子路和子高何去何从,就由他们自行决定吧。”
说实在的,高柴和仲由在卫国担任大夫,确实也得到了卫国的重视,高柴担任了士师,仲由则作为孔氏家族家宰,还担任了卫国重镇蒲邑邑宰。
两人虽然很敬重孔子,有意继续追随孔子回鲁国,但毕竟对自己的岗位有了一定的感情。
确实,此时的卫国,真的需要他们。
最终,仲由和高柴决定留在卫国继续担任大夫。
两人流着泪,亲自将孔子一行人送出帝丘城门外,一直送出十里地,最后挥泪告别老师。
看着仲由和高柴返回的背影,孔子若有所失,喃喃叹道:“子路与子高,都选择留在卫国,子高我是放心的,但子路......唉。”
颜回不解,问道:“夫子,因何有此感慨?”
孔子叹息道:“两人均率真无畏,但子高外愚而内细,能屈能伸,能忍一时之辱,故定能躲避祸害。而子路则天性好勇,平时总一意孤行,甚至不计后果,故危难之中而不知避祸。”
颜回听后黯然,再不多话,孔子一行人就往鲁国而来。
鲁国都城曲阜南门,即前面讲过的稷门,国君鲁哀公早就率领鲁国公卿大夫们静候在此了!
整个鲁国,几乎谁都在盼望着孔夫子回来!
此前,季孙肥还专程去见了鲁哀公,两人一番商议后,最后召集了鲁国卿级班子会议。
我们得再次交代一下鲁国卿级班子组成人员,因为很快就将有所调整。现在孔子回鲁国了,我们的关注重点当然得留在鲁国了。
执政上卿、大司徒季孙肥,季氏家族宗主,在三桓中如今是一家独大,且与叔氏、孟氏已然有了相当的矛盾。
卿大夫、大司马叔孙州仇,叔氏家族宗主,在三桓中如今与孟氏紧密团结在一起,以对抗季氏家族。
卿大夫、大司空仲孙何忌,孟氏家族宗主。
卿大夫、大司士子叔还,所谓的鲁国公室代表。
卿大夫、大司寇公鉏极,季氏别宗,当然是从属于季氏家族的。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