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99章
从八十年代开始,有股子热潮是无论如何也避不开的话题,那就是出国热,改革开放之后,许多老百姓都看到了国外的繁华,于是想方设法地出国。
燕京、魔都等地的美利坚大使馆、领事馆外面排起了长队,都是想尽办法来申请前往美利坚签证的华夏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音乐家,有文学家,有商人,当然也有官员。
不过,普遍来说能移民的都是有钱和有社会地位的人。
由于改革开放初始,出国还是个新鲜事,因此在各个城市里,还自发地形成了信息交流中心,用于交流如何通过签证,尽快出国的办法。
在早年,由于对外开放的程度尚浅,加之政府的财政实力有限,公派留学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出国的人数寥若晨星。而“远嫁他乡”则成为了当时出国的主要途径。能够成功嫁给外国人的女性,往往都出身于诸如燕京和魔都这样的繁华都市。
这些外国人的华夏妻子,她们的眼光并不局限于美国,只要是外籍人士,她们都愿意嫁过去。岛国人,西班牙人,墨西哥人,阿根廷人......还有一大批嫁到港台的。
曾经某位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燕大学生曾经说过,那个时候你要是有本事带女生去国外,燕京所有学校的校花任你挑。
因为出国热,托福成了青年人整天挂在嘴上的一个词汇,大家都在学外语,都为了准备考托福、为了出去,连学外语用的收音机、录音机都成了紧俏商品,英语培训节目和培训教材更是火得超乎想象。
就说于敏吧,他算是赶上了好时候。他在外面找了个培训学校当老师,靠着还算不错的英语,也赚了不少钱。
人们似乎都把外国当成了天堂,尤其是以美利坚为甚,似乎只要去了美利坚,就能立刻过上好日子,但实际上真的如此么?
因为两国经济发展程度和汇率的差异,哪怕是在美利坚端盘子,也比在国内当大学老师赚得多,的确有人因此赚到了在国内无法想象的钱,但随着带来的也有诸多问题,美利坚也并非天堂。
国内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发现了问题,姜玉楼也曾写了一部小说叫《北京人在纽约》,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
只是,在许多人眼里,书里的问题似乎并不是个事。只要能赚钱,谁又会在乎什么种族歧视和枪击抢劫之类的。
美利坚这么多人,普通人碰到的概率一定很低吧。
郑小龙是个电视人,对社会热点比较关注。他在看过央视的《编辑部的故事》后,突然奇想。如果拍摄一部告诉老百姓,真实的美利坚是什么样的小说,一定会大受欢迎。
于是,他想到了姜玉楼的《北京人在纽约》。
这个年代,没有比姜老师更了解美利坚的作家了。
同时,郑小龙也是姜玉楼的书迷。
那句“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更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让他决意把这部小说拍成电影。
一次艺术中心的创作会议后,郑小龙和冯晓刚提起了这件事儿,“我打算拍一部关于纽约的电视剧。”
他把《北京人在纽约》递了过去,“如果领导同意这个项目,到时候你当我的助手,咱们一起去美利坚见见世面。”
那可是美利坚,即使郑小龙见多识广,知道很多事情不能光看表面,可是有滤镜在,美利坚在他心里还是很高大上的。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