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上午八点四十五分,方致远走进了北影会议室。
此时艺委会成员已经到了三位,方致远进来的时候,他们正坐在一起,聊方致远给《目中无人》剧组发奖金的事,虽然只有几百块,但在北影厂却是前所未有的事。
见方致远进来,有人跟他开起了玩笑:“致远,我以前怎么没看出你这么厉害呢!听说你拍《目中无人》赚了几百万,要是新片能拍出来,怕是又有几百万进账咯!”
方致远感觉对方话语带来些许酸意,笑着摆摆手:“《目中无人》是特别特的老板投资的,我拿到了海外版权,好在运气不错,海外版权卖掉了,新片有没有运气就难说啊。”
随着时间推移,艺委会成员纷纷走进办公室。这些人看到方致远后,都笑着跟他打招呼,都纷纷夸《目中无人》在香江大卖,为北影厂争了光,甚至开玩笑,说要让他请客。
厂长陈志谷手里端着茶杯,最后一个迈入会场。他扫视一圈,发现人到齐了,就在自己的位置一坐,杯子轻轻磕在桌面,道:“人都到齐了,那就直接开始吧!”
“今天主要是讨论第四组的两个剧本,一个是张艺某的《一地鸡毛》,一个是方致远的《孤胆特工》。”主持会议的是艺委会主任谢铁丽,他扫了扫众人,笑着道,“我们先看《一地鸡毛》,看完之后再讨论。”
工作人员抱着将复印好的剧本,分发到众人手中。
艺委会成员拿到剧本,都认认真真阅读起来。
剧本审核就是看剧本是否存在问题,看剧本是否能立项,肯定要认真阅读;而且五个创作集体的负责人,经常挑其他集体剧本的毛病,要是不认真读剧本,想挑毛病都挑不出来。
过了半个小时,众人看完了《一地鸡毛》。
谢铁丽拍了拍桌面:“大家谈谈对《一地鸡毛》的看法吧!”
首先开口的是艺委会副主任水华,他是第一创作集体的艺术指导,也是北影厂四大帅之一,拍摄过《林家铺子》、《烈火中永生》等电影,在北影厂影响很大。他已经不拍电影了,主要对第一创作集体的电影作艺术把关。
水华对《一地鸡毛》评价很高:“这是一出现代的官场现形记,小林是一个心怀理想的年轻人,进入机关后,外要应付办公室勾心斗角,内要应对事儿逼女人家长里短,最终过得如丧家之犬,这部电影只要拍出来,就是现实主义力作。”
艺委会其他也纷纷发表看法。
“这个剧本看似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却直指机关单位的勾心斗角,将小林从刚毕业的不谙世事,到阅尽现实腌臜后的油滑老练生动刻画出来。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好作品,像这样的作品应该多拍。”
“我觉得张艺某挺厉害,剧本选得特别好,不管是《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都非常有特点,都是有批评精神的作品。他之前的作品都是讲过去,《一地鸡毛》则是讲现在的生活,我觉得很有意义。”
“《一地鸡毛》就是讲理想主义被现实磨灭,这样的故事具有共性,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如此,像这样的作品拿到国际上都有说服力,我觉得有机会拿大奖。”
“……”
有人提出质疑的也不少:“《一地鸡毛》故事确实不错,但这个题材是不是有点敏感。张艺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都没有过审,要是《一地鸡毛》不能过审,那北影厂的投资将颗粒无收啊!”
“对啊,张艺某已经两部电影没能过审了,谁知道《一地鸡毛》能不能过审。我觉得应该慎重,北影厂本来就没钱,要是拍出来后不能过审,那上百万的投入就打水漂了。”
“是啊!我觉得这部戏还是慎重点好!”
方致远知道北影厂是电影局直属电影厂,一直走稳妥路线,再加上70年代后期北影厂拍摄了电影《反击》,后来这部片子被认定为阴谋电影,北影厂也因此受严厉批评,从此以后走稳妥路线的北影厂就更加保守。
80年代第五代导演风起云涌,拍了很多震惊世界的电影,第五代的标志性人物陈楷歌和田状状都是北影厂的人,但他们拍摄的电影都却跟北影厂无关。
整个八十年代,北影厂重心都在经典名著的拍摄上。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