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难道是因为素王比上古的圣王更加伟大吗?”
孔丘有些沉默,素王自然是要比圣王更加伟大的,但这样岂不是说明,大道并不是越古越好吗?
李耳的思想之中有朴素的辨证法,对于这些说服人的话说信手拈来。
“这是因为商汤的大道太过久远,但是素王的大道你在洛国学宫之中亲眼所见。
周礼是素王得以清平乱世的至理,仁义是可以维系人心的大道。
但天下纷乱,难道空谈仁义就能成功吗?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了霸主,难道仅仅是因为仁义吗?
他尊王攘夷,但为什么不恢复周礼呢?
因为天下诸侯会群起反对他。
碗掉在地上碎掉,难道还能再使用吗?
爵中的酒洒在了桌案上,难道还能回到酒爵之中吗?
周礼的崩坏是全天下所有人推动的,难道还能恢复吗?
你是有智慧的人,想必是明白这些道理的,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你这些年来,失败的根源啊!”
说到最后,即使以李耳的淡漠,也有些感叹了。
李耳这一番话很是刺耳,但孔丘的神情却很是平静,他的目光之中满是坚定,“伯阳公所说的固然是现实,但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
仁义是天下人所需要的,那就是我要为之践行的。
素王讲诸夏夷狄之辨。
诸夏有礼,夷狄无道,若是没有仁义,难道诸夏和率兽食人的夷狄还有什么区别吗?
我坚持大道,即使这会让我粉身碎骨。”
李耳微微叹气,果然道不同不相为谋,尤其是孔丘这种拥有着坚定信仰的人。
孔丘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道而来,而是要从《道德经》之中吸收那些有益的,完善自己的道。
如果是之前的李耳,可能会对孔丘的学说进行批评,因为他认为在现在这个乱世之中宣扬仁义,只会造成更加难以想象的后果。
但是经历了素王之事,李耳的思想已经得到了升华。
天道固然恒久,但有素王站在背后,人道又何尝不能有一番作为呢?
李耳心中微微感慨,开始为孔丘阐述他从《洛语》之中读出的道理,孔丘惊讶的望向李耳,问道:“伯阳公,您为什么不批评我的这种思想呢?”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李耳淡淡道:“道路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自己去走出来的。
你是有智慧的人,有着坚韧不拔的品德,百折不饶的意志,泰山崩塌也不能影响你的心智,简简单单地劝说难道会有什么用吗?
你游历十年,历经风霜雨雪,刀剑加身,却依旧如此,说明这是你的道。
你已经得道了。
昊天尚且不能改变道,难道我能改变一个得道之人吗?”
孔丘感觉到了自己和李耳之间的差距,“伯阳公,见到了您,我才知道圣贤的品德。”
孔丘曾经在曲国时,有一个学术上的政敌,名为少正卯,他的学术观点很是偏斜,孔丘认为他会霍乱天下的人心。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