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特稿编辑陈海说过,稿费可能在月底到账,没错。
这笔稿费是3080元。
不知道他们怎么算的,杨舒力寄出去的稿子经过修改删减,差一点到5千字,估计这篇稿子的标准是千字6百元。
这是《四川时报》特稿的常规标准,一般是千字5百,好一点的是6百,杨舒力这篇等级稍高一点,而且,照片也算稿费。
理论上,杨舒力应该和叶老师联系,把照片的稿费给她,正是她提供的年轻时的照片,和如今的处境对比,产生巨大的视觉反差,给读者以震撼,是这篇稿子的一大亮点。
当然用不着这样做,叶老师通过这篇稿子已经有所得,远超这点报酬,而且国人把讲规则视为一种书呆子气,并不利于在当前的生存环境中厮杀,所以通常被人看不起。
前期写出的11篇特稿,经过3轮投稿,到现在进入尾声,秦华玉周末回来开一次信箱,只有一两张汇款单,杨舒力的银行卡也是几天收到一笔。
这些稿费的总数接近4万元,报酬可谓丰厚,如今虽然还在写稿子,但那种枕戈待旦、冲锋陷阵的激情已经大不如前。
上次《四川时报》特稿编辑陈海和他通电话,称赞他稿子写得好,希望继续向报社投稿,但杨舒力没有稿子给他。
如果没有元酥肉,杨舒力可能会保持一定强度的特稿写作,现在元酥肉的收入远超特稿,就有些懒散了。
星期五,秦华玉从学校回来后做了很多菜,估计今天杨升元会晚一点回来,但一定是回家吃饭。
杨舒力回屋后,无事可做,就泡了一杯茶。
秦华玉看见了,注意到这是一个新事物,就对杨舒力说:“你还喜欢喝茶呀?以后我给你买回来。”
“不用,我自己买。”杨舒力连忙伸手阻拦。
他担心秦华玉买那种锡箔纸袋装茶,不管怎么说,他现在喝的茶可是最便宜的高档茶。
“今年的新茶哟,才出来的,那些农民到山上采的,自己炒的,到马头镇来卖,不比你买的茶差。”秦华玉说道。
这样一说,杨舒力还有点兴趣,“那买一点嘛,别买多了,最多半斤。”他担心买来的茶不好喝,又不好丢掉。
晚上7点,杨升元回家,今天他们还是舍不得周五的晚高峰,忙到下午5点半,卖出去600袋。
两人的身体状态并没有出现杨舒力担心的情况,据说向叔叔每天晚上10点上床,一觉睡到5点半起床,这个睡眠时间足够了。
至于杨升元,不用问,直接看状态就行了,如果说开业之初几天还有点疲惫,现在完全正常,每天晚上也不坐在沙发上百无聊赖地看电视,作息时间和向叔叔差不多。
吃饭的时候,杨舒力提醒杨升元,明天薛琪还要来“勤工俭学”,这是最后一天,要观察他的行为,做得不好的地方要指出,如果有必要,后天付酬时要扣钱。
“薛琪做得可以,不要扣钱。我都没想到他能做到这样,以为他只会打游戏。”杨升元说道。();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