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34章 三级教育体系和新文官制度(第1页)

面对臣子们的殷切眼神,李郁沉默片刻,确定新官制已经无法回避了。干脆借着这个机会一次性说清楚。“寡人决定,正式取消取消府、道两级衙署,在地方实行省——县两级管辖,确保高效,避免冗余。”“另在教育大臣下,成立考试院,按寡人心意草拟新文官录取制度。考试分实用篇和策论篇两部分,各占一半分值。实用篇覆盖诗词、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等常识。策论分两篇,一篇务实,一篇务虚。”“每年考两次,春季,在各个省会举行第一次选拔考试。秋季,在苏州举行第二次选拔考试,具体名额后议。合格者方可进入东山文官学校,学时3年,学费在现有基础上可适度抬高。”所有人鸦雀无声。陛下这是早有准备,处心积虑啊。……省——县两级扁平管辖制,石破天惊。优势很明显,缺点也很明显。现在改,阻力很小。因为吴国目前的文官主要集中在州县,府级大部分空缺,省里更是寥寥无几。这样一改,原先的少数府一级官员,直接快进入省。捡到大便宜的他们不可能反对。而表现卓异、筹备升迁的名单上,积压的那些州县文官也会欢呼雀跃,一步入省。快人一步,快人n步。不过吴国文官们,以后的竞争就激烈了。知县再想向上一步,难于登天。但是可以升文官等级,涨薪俸。……一石激起千层浪,无数人忙着打听。很快,更多的细则出来了。所有人大吃一惊,陛下这是想做什么?新制:官办教育分3级:初级学校,中级学校,高级学校。在治下所有县城开办一所初级学校。学制一个月,学费100文。每一期的新生人数不可超过100人。只教授汉字和算术,包住宿、包文具、不包吃饭。一月后,授课教师按照百分之五的比例择优,推荐至中级学校参加升学考试。~在府城开设中级学校,对推荐新生进行入学考试,刷掉排名后80的学生。学制一年,学费10两。教授文字、诗词、数学、简单物理。包住宿、不包文具、不包吃饭。一年后进行结业考试,再刷掉50。~在省城开设高级学校,正式接触新官制教材。学时二年,学费50两每年。不包住宿、不包文具、不包吃饭,教材也需自购。二年后,所有学生皆可参加在省城举行的第一次考试。教育大臣每年会给出各省的相应录取名额,初试合格者可至苏州府参加最终选拔考试。胜出者进入文官学校短暂进修1年,每日拜读陛下的治国理念。毕业时以论文质量定去向。……此外还有若干补充说明。例如,原先的五年制文吏可获得一次直接参加省会初试的机会。若罗落榜,还想考文官,则必须从中级学校重新学起。此外,还提供了两个托底选择。五年文吏期满,考不上,也不想读书了。可以去高级学校做实务教师,也可以去军队直接从士官做起。~例如,初级学校除了年龄(12岁以下),不得设置其他任何门槛,按照报名顺序先后安排入学。例如,初级学校推荐学生,至中级学校参加考试所产生的路费食宿,由官府承担。例如,中级学校结业考试落榜者,可优先安排去初级学校当教师。中级学校结业考试合格,但因家贫自愿放弃继续升学机会者,全部安排至各工矿做管理人员,也鼓励大商人从中招募。~例如,每年对省内考试合格率前10名的初级学校,给教师发放100到10两不等的奖励。例如,允许学生在中级学校读书期间成婚。此举是给部分贫寒聪慧学子留下一丝门缝,他们可以通过婚姻达成继续求学的目标。男才女财。也算是资源互补嘛。陛下很开明。但不好明说,全看个人悟性。……这么一套复杂的教育体系,基本覆盖了扫盲、职业教育、科举三方面。学费很有讲究~初级学校学费很低廉。哪怕是乡野农夫,咬咬牙也能送家里最拿的出手的一个娃,搭上几百文铜钱和月余时间,为家庭博一个翻身的机会。当然,更多的是为了快速扫盲。规定不包伙食。但李郁授意教育大臣吴敖,每所学校另拨伙食银500两,对实在吃不上饭的学子免费提供窝头咸菜。对外说法是,学校从教师自己的伙食银里抠出来的。……吴廷需要给初级学校拨出大量经费,给中级学校拨少量经费。高级学校不需要西拨一分钱经费。,!甚至还会有盈余。毕竟50两一年的学费堪称吓人,还有那动则1两起步的各科教材。……李郁如此设计,是为了制造门槛。他不希望天下人都去考“科举”,穷经皓首,蹉跎一生。坑就那么多。不如在一开始,就绝了天下人的念想,丢下“四书五经”,将目光投向其他地方。穷文富武。所谓书生入门,不过一杆秃笔、一摞破书、一卷草纸,寒舍之内、苦苦煎熬、油尽灯枯。何必呢!何必呢!李郁可以断定,随着工商业的大发展,所有能够进入中级学校的学生,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大型工厂、大型矿山需要他们的加入。他们将是职业教育的果实。未来的帝国需要类似的大量中产,作为工商业主和普通百姓之间的缓冲带。……改革石破天惊,直接打破了原先体系。一时间街头巷尾热议。热度之高,甚至超过了西线的战事。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毕竟大部分人的想法是:西南打仗,关我江南鸟事?许多书生嚎啕大哭,伤心欲绝。他们一大把年龄要去籍贯所在的县城,和一帮蓬头稚子一起学识字?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张榜之后,各地都多了一些水中冤魂、梁上孤魂,他们死不瞑目,无奈地被时代车轮碾压的随身碎骨。……深谙人性的陛下,留出了后门。恩荫~大臣(军团校尉、巡抚)级别,每年皆可推荐1人入学,一路直升。署长级别,每2年可推荐1人。所推荐之人,可以是自家子弟,可以是幕僚亲信。但是,依旧必须读完课程,不可省略学时。此举一出,吴廷欢欣鼓舞,高呼陛下圣明。陛下也没忘了那些巨商,钦定的200多名巨商家族亦有恩荫。他们的子侄可以进入海军士官学校,服役5年后,部分人可进入海军部,间接从武官转文官。一时间,海军士官学校人满为患。不需要暗示,海军部就多收了一二百万两捐助。因为陛下亲自兼任海军大臣,底下经办的人一点不担心,收的坦然。……总之,李郁又向前迈出了一小步。教育是根本!如今,在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他能够挤出200多万两搞体系教育殊为不易。时机选择的很好,规则也很完美。阻力相对最小。文官、军队、工商业主都没有意见。只有部分旧文人恨意满满。……但无所谓,南方的旧文人已经掀不起一丝风浪。从一开始,李郁压根就没想让他们上船,一群在水里挣扎的人满不满意,并不重要。你们不喜欢寡人,寡人也很讨厌你们。皇帝又不是金元宝,怎么可能人人喜爱呢。寡人没杀你们,不是心软,只是不希望给处于萌芽期的新朝注入无故嗜杀的基因,破坏规则罢了。元气大伤的残余南方士绅群体已经不构成明面上的威胁,最多捣鼓点没有实际意义的小动作。而北方士绅,建制完整。李郁准备用一种世人怎么也意料不到的方式,去狠狠地伤害他们,让他们痛不欲生,自然消亡。……教育大臣吴敖忙的飞起,他需要尽快构建起完整的三级学校体系。要选校舍~要聘教师~要督促县衙将陛下的恩情传达到乡村招生~能干就多干。吴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从他当初力推“廉价药“就看的出来。所以,他能被陛下重用一点也不奇怪。本质上,陛下是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有仁慈,但不泛滥。有理想,但不激进。笑笑生曾经曰过:理想很美好,但世上的绝大部分理想一钱不值,相反荒诞可笑。……没过几日,宫里传出旨意,在苏州、松江、江陵、杭州各开设一座女子学校。招生要求:8岁以下,面容清秀,家境清白、知书达理。实行封闭式管理,制服统一。据说,开设这4所女子的学校经费是皇后娘娘从内帑银里拨的。虽未广而告之,但却在小圈子里掀起了极大关注。入学报名竞争十分激烈。所有人笃定这是为未来的选妃做准备,江宁王贞仪就是很好的例子。陛下非俗人,品味高洁,喜欢玩养成。久而久之,这4所学校被坊间称作“陛下的花园”,就连学生自己也认为长大了是要进宫应聘娘娘的。实际上,大家误解了陛下。陛下只不过是未雨绸缪,想培养一批新式女子将来备用罢了。……“禁止裹脚令”也随之而出。规定:5年之后,凡三级以上文官、少尉以上武官皆不得纳民间裹脚女子为妻妾,否则罢黜官职。,!风气,素来自上而下。皇室的喜好会逐渐下沉、扩散。例如正月里推行的新风服装,吴皇宫率先采购给女官宫女们集体换装。之后,苏松两府就陆续有良人穿出街了。江宁、杭州不甘落后,甚至更进一步。守旧的老夫子们,一上街血压就高,一边低声哀叹“世风日下“,一边目不转睛的仔细考量。批判归批判,真遇到了还是要瞪大眼睛欣赏的。毕竟儒学精髓就是:说一套,做一套。骗别人可以,骗自己不行。……新问题也接踵而来~首先是江南的青楼业全面跟进,而且比良人更激进,具体表现大约就是裙裾更短、更窄、布料更薄。还有,处处可见的撞衫现象。制衣厂的样式太少,一款就生产几千套。这里面有个经济学问题,款式越多,利润越薄,反之一样成立。严重的同质化,导致了极其严重的撞衫现象。比如一款带白色束腰的浅青色衣裙,很受江南女子欢迎。百姓甲给内人买了一套,喜滋滋带出门逛街。然后一回头,发现满大街都是浅青衣裙,都像自己的老婆。粗心大意的百姓甲就随手拉了一个最苗条的,于是引起了不必要的伤亡。这还不算什么。更可怕的青楼常客乙,把大街上的良人当成是姑娘了。一时间,各地因撞衫引起的麻烦多多。……总之,陛下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制衣厂执行坏了。最终,通过纺织商会协调窜货,将各个工厂的衣服互相代售,确保款式多样性。但是,青楼女子和良人撞衫问题依旧很难解决。青楼的姐儿们坚决扞卫穿衣自由~消息传到宫里,旨意传出:勾栏瓦肆照穿不误,但出门时必须斜挂大红绶带,以示区分。此外,门口迎宾,还可穿自制旗装。穿旗装迎宾,很吸睛。反正改朝换代了,百无禁忌,黑心商人们干脆找裁缝照着大清格格的服饰打板。……门口迎宾姑娘踩着花盆底,小手帕往上一扬,微微下蹲,来一声“爷,您吉祥”,瞬间体验感拉满。客人笑的嘴角咧到耳朵根。连呼:“赏,赏。”很快,竞争日渐激烈,效仿者众。周树人说过:家家都穿旗装,就等于家家都不穿旗装。大胡子老马说过:为了100的利润,这帮人能践踏一切。……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竞赛~为了挣银子,商家忙着魔改。改到大家都不敢认。坎肩不要了,套裤不要了,花盆底加高,四面开小叉改成八面开大叉。一再突破下限。叉开的都到胳膊肘了。总之,乌烟瘴气。不过,却在吴国民间塑造了一个惯性记忆——旗装≈……始作俑者陛下,无暇管这种小事,只不过当作未来文化输出的小试牛刀罢了。皇宫内,工业大臣杜仁和外务大臣贾笑真分坐左右。杜仁尴尬但不失礼貌:“陛下。臣是讼师出身,性格古板,为人处世不够灵活,怕做不好这驻欧公使,辜负了陛下的信赖。”贾笑真犹豫了一下,笑道:“臣倒是没有职业桎梏,若陛下不嫌,臣,愿意试试。”……李郁靠着椅背,点头:“既然如此,就加封贾爱卿为交西伯,随撒克逊舰队一起去伦敦。”贾笑真惶恐。李郁摆摆手:“穷家富路,给你封爵,给你大笔经费,是为了增加你在欧洲行事的筹码。去了,你就明白了。”想了想,又补充道:“顺便,加封铜仁王生烈为忠诚伯。姑苏潘氏兄弟,潘文为西湖侯,潘武为阳澄侯。杭州刘甄氏为一品诰命夫人。”“让世人知道,寡人记旧情。”:()大清话事人

热门小说推荐
官路红途

官路红途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官梯险情

官梯险情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绝品风流狂医

绝品风流狂医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医道官途

医道官途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步步升云

步步升云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