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4章一只黄玫瑰
大饭厅的演讲结束后,赵德明引导两人来认识。
他先介绍的赵振江。“余切,这是赵振江老师,咱西语系的主任,他可算是个拉美文学专家了,主要是做拉美诗歌方面研究的,但他许多方面都有涉猎。”
又介绍余切:“赵老师,这是余切……我因为工作和他有联系,余切虽然年纪不大,却很有创作想法。”
赵振江笑道:“我原先知道你是写小说的,没想到你还能做西语方面的研究——真是少年有为。”
“刚刚我看到你,就想到了自己正翻译的诗句,它是一个阿根廷的政治家、军人来写的,叫何塞·埃尔南德斯,也是像你一样的多面手。”
之后,赵德明就简单描述了第二次拉美文学研究大会在燕京举办的事情。
他请余切和赵振江都去看看。
这个拉美文学研究大会全称是“马尔克斯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专题学术讨论会,第一届在83年的5月5号到12号于长安举办,全国西班牙语译者、葡萄牙语译者、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共同来参加。
当时一共就四十五个人,却写了二十五篇论文,全是有关于马尔克斯的——这也可以看出最初大家的确把马尔克斯等同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而且,这个小圈子的人也知道马尔克斯在诺奖上的演讲,已经觉马尔克斯本人似乎不大喜欢“魔幻”二字,于是他们谨慎的在前面又加了个定语“拉美”,变成“拉美魔幻”,好区别于常见的魔幻含义。
甭管如何有疑虑,最终的结果是大获成功的,他们热情洋溢的把这种文学形式介绍到中国来,声势很大。
所以在8月份,刘芯武已经知道这件事情,正要趁这这股拉美风,也顺水推舟一番。
却没有想到,被余切写一篇文章拦住了,这是很难堪的。
“余切,沪市外国语大学有三个老师已经把《百年孤独》这本书翻译出来了,他们这本书就是咱这一届学术讨论会的重头戏,咱们也和他们交流交流。”
余切问:“是哪三个人?”
“黄津炎、陈全和沈国政。”
哦,余切想起来了,黄津炎啊。
后来《百年孤独》这本书有许多译本,尽管最流行的是范晔译本,但在刚开始,一系列作家如管谟业、王安亿等人都是接触的黄津炎译本。
82年宝岛那边还有个更早的译本,翻译为《一百年的孤寂》,但因为语言习惯和其他原因,这个译本没有流传到大6来。
赵德明说:“他们三个人已经到了咱燕京了,现在是门庭若市,大家都想要听听他们的想法,我们也去见他们。”
“成啊。”余切当然答应了。
——————
这另一边呢,以黄津炎为代表的这仨人到了都,却有些诚惶诚恐,因为《百年孤独》本身是他们一时兴起翻译的。
当时国内对国外的名著翻译有专项的资金和人力扶持,只是还没轮到《百年孤独》这一茬。79年,这三人中的陈全去古巴进修了,回来带来了西语版小说原著。
小说很快在同事之间传开,大家都觉得有点意思,有点想翻译出来给其他人看,断断续续翻译了一些。
正巧马尔克斯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们就彻底来干这个事儿。
现在碰到个什么问题呢?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