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12章
林煜微笑道:“说说呗!有想法是好事情,就算说错了也可以改正。”
得到了林煜首肯,于谦当下说道:“林先生,您刚才说过,位居国家基层的官吏,他们掌握了一个国家的基层行政中绝大部分的权力,但他们也因此而仕途无望,甚至无法参加科举,世代只能为胥吏,而不得官身,所以才会选择追求财富,并大肆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贪赃枉法、盘剥害民。”
“那既然如此,能否略微的放开一些限制,比如不再是只有一、二品的衙门,其中的胥吏才可做官?再允许胥吏的子嗣后代也能参加科举考试......”
话音未落,杨荣便忍不住了,脱口而出道:“这不可能!”
一声喝完,见到于谦、郑和、袁忠彻三人似乎都有些不解,杨荣先是平复了下情绪,方才开口解释道:“不是某看不上那些胥吏,我说的不可能也是有原因的。
你们应该知道,我大明的官员和胥吏之间,本身便是存在一道天然的官场鸿沟,所谓流官不流吏,官员可以流动,但地方胥吏实际很难发生迁调,这也算是存在于官吏之间的制衡。
官员无法在地方上长久扎根,而胥吏可以扎根,却难以与官员达成勾结,因为官员任期一到,要么贬官调走,要么升迁调走,绝不可能一直留任。”
“如此一来,官员到任需要仰仗地方胥吏,来推行自己的政令,而地方胥吏同样也要仰仗官员,来替他们联络疏通官场,说起来可能不太好听,但这便是官场的现实。”
“可一旦原来的不流吏,变成了胥吏可以考科举,可以升迁到别处做官,那会有什么后果?各位可想过没有!”
于谦愣了一瞬,立刻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会让胥吏本来扎根在地方的关系网,如同血脉一样流通出去。”
林煜淡淡说道:“也就是全新的‘寒门崛起’!”
自古以来,“寒门”从来都不是什么寻常百姓可以碰瓷的,其专指门第势力比较低的世家,也叫做庶族。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大士族占据了几乎所有的政治资源和特权,让庶族难以出头,虽然庶族在地方有着盘根错节的势力,却依旧比不了那些顶级的高品豪门望族。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东晋名将陶侃,其多次平定内乱,最高官至荆州刺史,但他是个“寒门”子弟。
那“寒门”什么时候才彻底消失不见的呢?
到了宋朝,赵匡胤改革科举,给了寒门庶族更多获取政治资源的机会,再加上唐末乱世重创了原来的门阀士族,所以寒门崛起了。
而现在,这些胥吏就相当于大明的新“寒门”,他们盘踞占有了地方的资源和权力,但却没有官场上的政治资源和通道。
一旦允许他们考科举,给他们开放升迁做官的渠道,那这些在地方已经扎根的胥吏,就可以迅速外流串联,补足他们的最后一块短板,甚至一跃而上,如同当初士绅取代门阀,他们同样也可以取代士绅,并且比士绅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谦微微皱眉,他还是觉得这番话有失偏颇:“若不给胥吏升迁通道,那又如何才能让胥吏不好财?便如林先生说的血酬定律,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军队的欲望是血酬,而官吏的欲望便是升官发财,既要胥吏认真办事,那么升官发财起码也要满足一样吧。”
于谦已经跟着林煜听了半年多的课,思想早就不像从前那样刻板僵硬,对血酬定律的理解也比另外四人要来的更加深刻。
在他看来,人活着总会有需求,便连曾经的自己,敢言直谏,不惜被打入天牢反省,那也是为了“邀买名望”。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